Labubu蹭高考热点:一场打破常规的营销范式革命

日期:2025-06-14 17:09:51 / 人气:39


一、高考营销困境:从“必争之地”到“难啃骨头”
高考作为全民关注的超级IP,一直是品牌营销的兵家必争之地。自2003年雀巢KitKat借“福冈方言谐音”开启“考生应援”潮流后,国内品牌纷纷入场。2017年全国超50个品牌参与,2025年仍有20余家品牌入局。但传统营销模式逐渐陷入瓶颈:

谐音梗内卷:格力高百奇“奇开得胜”、脆升升“烤的都会”等口号同质化严重,部分品牌查重率高达90%;
限定商品头部化:NIKE“全对T恤”、肯德基“定胜糕”、王老吉“高考罐”等限定产品仅头部品牌能玩转;
服务型转向:百度接入AI大模型、麦当劳设“高考加油站”、蜜雪冰城搭“爱心驿站”,品牌从“卖货”转向“提供情绪价值”。
二、Labubu的破局之道:用“反差感”撬动社会情绪
6月9 - 10日,#妈妈带顶流Labubu花束接高考女儿#话题登上微博热榜。一套价值超1500元的Labubu心动马卡龙盲盒花束,成为打破东亚家长刻板印象的“利器”:

丑萌IP的“玄学”加持:Labubu作为潮玩品牌,本身带有“丑萌”属性和收藏价值,二级市场溢价高;
场外场景的情感共鸣:高考场外“花式接考”已成固定事件,Labubu花束以“反差感”(潮玩×严肃高考)激发讨论;
社会议题的巧妙绑定:通过“原生家庭是否有伤痛”的讨论,将品牌植入社会情绪土壤,引发广泛共鸣。
三、营销范式创新:从“功能宣传”到“情感共鸣”
Labubu的成功,标志着高考营销从“喊口号式宣传”转向“情感共鸣式营销”:

低门槛破圈:中小品牌可借势明星、代言人或争议单品,通过“蹭镜头”“造话题”低成本破圈;
乌托邦式现实:以“爱”为主题,用第三视角连接普世情感(如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考生对未来的憧憬),比单纯的功能宣传更具穿透力;
隐藏热点输出:高考场外活动(如带立牌、出cos、举横幅)已成固定事件,品牌可提前布局,挖掘“隐藏流量”。
四、风险警示:高考营销的“翻车陷阱”
高考营销虽潜力巨大,但需警惕“翻车”风险:

虚假宣传:六个核桃曾因“科学补脑”虚假宣传市值蒸发超200亿;
文化错误:尔木萄“100分冲鸭”、LINLEE“59分鸭”因文案失误引发负面舆情;
明星风险:马嘉祺数学25分、孟美岐写错“金榜题名”等案例,凸显明星代言的不确定性。
五、未来趋势:从“高考营销”到“消费习惯重塑”
高考营销的本质,是品牌通过“共情”抢占消费者心智。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品牌需更注重“情感连接”而非“功能灌输”。Labubu的案例证明,率先打破常规、精准捕捉社会情绪的品牌,或将成为下一个“中国人自己的KitKat”。

结语:高考营销已从“流量争夺战”升级为“情感共鸣战”。Labubu的“花束接考”事件,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实践,更是一次对传统营销范式的颠覆。在高考这个全民关注的舞台上,品牌只有跳出“功能宣传”的窠臼,用“情感共鸣”连接消费者,才能在这场“大考”中脱颖而出。

作者: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