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莎老公路行黑历史曝光:曾行贿千万,受贿者获刑他未被公开追责
日期:2025-10-25 17:47:18 / 人气:4

娱乐圈的热闹近来因“外行”参与者更添波澜——前段时间凭借“炸裂级别大男子主义迷惑言论”频登热搜的邓莎老公路行,在新一季《再见爱人》开播后,其与邓莎的婚姻状况引发诸多讨论。与上一季的杨子不同,路行竟因部分观众的共情圈了一波粉,不少网友表示“路行虽年纪稍大,但钱管够、事不多,一年在家待不了多久,堪称理想伴侣”。然而,这一“霸总”人设尚未稳固,便因黑历史曝光彻底崩塌。
镜头前,路行塑造的形象是“名下有上百家公司、资产超百亿的白手起家创一代”,但经媒体深挖,其发家史并非表面那般光鲜。据悉,路行曾向一位退休老干部行贿,明面上查到的输送财物金额就达上千万,贵重物品与可变现资产几乎“送了个遍”,背后涉及的利益纠葛引人遐想。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那位老干部后来因多种问题被调查,路行却“巧妙隐身”,未被公开追责,仿佛此事与他无关。如今,他更凭借综艺里的“霸总”形象收割流量红利,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
路行与邓莎参与《再见爱人》的真实目的也逐渐浮出水面。上一季《再见爱人4》虽引发争议,但热度与商业价值显著,素人麦琳借此热度超越出道十几年的李行亮,直播带货赚得盆满钵满,这让不少人眼红。路行旗下公司实则已连续多年亏损,仅靠“体面”强撑,若直接辞职难以向股东交代亏损责任,因此上节目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据分析,路行最初的算盘是:先通过与邓莎的“婚姻矛盾”引发大众讨论,再以“出镜对公司有影响”为由火速辞职,既为公司带来热度,又避免舆论反噬。而节目中两人的矛盾也被指“充满剧本”——邓莎作为专业演员,与路行“演技不相上下”,上节目前定制的人设是“大男子主义霸总与为爱放弃事业的女明星”,采访中故意抛出争议言论(如大男子主义语录、夫妻奇葩要求等),引导网友讨论以制造话题热度,最终目的是为后续直播带货等“割韭菜”行为铺路。
但两人千算万算,低估了网友对“黑历史”的挖掘能力,也因路行“底子不干净”,稍一深扒便真相败露。如今,路行苦心经营的“霸总”人设彻底崩塌,邓莎也被卷入舆论风暴,本想借节目大火却陷入尴尬境地。
对于节目制作方芒果台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路行行贿黑历史曝光后,节目已录制内容需重新剪辑,否则播出后可能引发观众强烈不满甚至面临法律风险。目前芒果台被曝“焦头烂额”,正连夜组织剪辑团队加班处理,试图删减路行负面信息以保住节目口碑与收视率。有网友调侃“连夜后期剪辑对芒果台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不差这一次”。
本文由花哥扒娱乐原创,长按点赞,可以完成关注和推荐哟!点赞加关注,吃瓜不迷路,点击关注花哥,带你一起了解娱乐圈的八卦和知识!
---
钓鱼网红袁小小因病去世,年仅38岁
10月23日,一则悲痛的消息在钓鱼圈迅速传开,激起阵阵涟漪——江西钓鱼博主、被粉丝亲切称为“袁小小”的袁小娟,因病去世,年仅38岁。一场无声的病痛,带走了这位鲜活而坚韧的女钓手,让无数钓友为之扼腕。
10月22日17时40分,这个拥有2.6万粉丝的账号置顶发布了一条讣告视频,画面配文:“再见,亲爱的小小。在另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里,愿你是最快乐的天使。”同时公布的,是于10月24日早在南昌安义殡仪馆岁月厅举行的告别仪式。江西安义殡仪馆工作人员已证实了袁小娟的身份及仪式信息,让这场告别显得无比真实而沉重。
视频发布后,超过3000条评论涌向评论区,集体表达着震惊与不舍。然而,比线上悼念更触动人的,是线下的奔赴。曾与她同场竞技的“夏氏机电”组合专门发布悼念视频,承诺将亲赴南昌送别最后一程。来自安徽等地的钓友也纷纷表示将跨省出席,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印证了袁小小在圈内真实的人气与尊重。
“尽己所能!不止前行!”——这是她账号简介中的宣言,也是她短暂一生的写照。2.6万粉丝见证了她对钓鱼那份纯粹的热爱。让所有粉丝至今津津乐道的,是2023年“天元钓技大武台”上的名场面:她有幸与自己的偶像、中国竞钓大师邓刚组队,对战黄进和“夏氏机电”。尽管开局落后,尽管最终惜败,但邓刚力挽狂澜的配合和她本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为了她钓鱼生涯中最闪亮的高光时刻。
更令人心酸的是,据钓友向媒体透露,袁小小长期默默与癌症抗争,却从未对外公开病情细节。她的社交账号始终聚焦于钓鱼技术的分享与乐观的生活态度,直至生命最后时刻,她呈现给世界的,依然是一个积极、坚韧的背影。38岁的人生,她用力地活过、爱过、钓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不只是一位网红博主的离去,更让一个充满热血与情义的垂钓圈子,为她停下了手中的钓竿。下一次水波荡漾时,或许会有更多人想起,曾有一位叫袁小小的姑娘,在这里,尽己所能,不止前行。
---
狐厂大拷问|卢昱晓回应与汤唯刘亦菲合影 夸侯明昊唱歌好听
搜狐娱乐专稿近日,由侯明昊、卢昱晓领衔主演的《入青云》正在播出。首次与侯明昊合作的卢昱晓称两人在片场的相处模式是“互相竞争”——谁立了flag就记着,做到了就跟对方炫耀,“一定要赢”。
聊起明意的可爱小表情,卢昱晓透露“基本都是现挂”。她觉得发自内心的反应才难模仿,只有现场气氛到了,才会有一些自然的反应,并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所以很多片段回头看,连自己都觉得“好可爱”。
被问如果和侯明昊合作舞台选什么类型,她选跳舞,“唱歌怕影响他,他专业能跟着我调走,但我还是想跳”,还调侃自己“可能就是站桩做手势”,提到《Trouble Maker》这类风格,她也表示“有机会”。
面对“一到角色状态就很有魅力”的夸奖,卢昱晓坦言看到过,但自己也有些顾虑,怕生活中“反应慢、思维跳脱”的样子,让大家觉得“她的角色就该这样”。比如明意很聪明,她怕大家因为自己平时的状态,影响对角色的认知。希望大家多关注角色。
对话卢昱晓:希望大家对我本人的印象不会影响角色
搜狐娱乐:明意有很多可爱的小表情,想知道有哪些是你自己设计?
卢昱晓:基本都是现挂的。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片段觉得好可爱,就很难去模仿。发自内心的就是把它,就是你自己的东西才能展现出来。所以我可能很多明意的东西就是觉得现场气氛到了,可能就是让她会有一些反应。
搜狐娱乐:你对侯明昊合作前后的印象有什么变化吗?
卢昱晓:其实他一直都是很照顾人,很认真。因为我们两个经常就属于对抗,也不叫对抗,就是会互相竞争,就非常想赢,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可能日常沟通中确实可能谁立了个flag,然后我们就会一直记着这个事,就一直做到之后就对方炫耀这种感觉。就是一定要赢。
搜狐娱乐:你说你在片场经常听他唱歌。
卢昱晓:是。
搜狐娱乐:是因为之前你就知道他是SM的练习生。
卢昱晓:那个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是就是他好听,因为他经常现场练歌,他是热爱,所以他会经常练。人怎么能控制自己的嗓音,像这样的,就是经常有很多困惑。因为我连高音或者低音都需要一些,一直在尝试。但是他就完全控制他的音域。
搜狐娱乐:他教你了吗?
卢昱晓:他教,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教就能会的,他给我展示过的,比如说他的嗓音怎么发他给我展示过。天赋加后天的努力。我是歌迷。感觉他音域都能控制。他还可以发出不同音域的声音,就是在说词的时候也可以。
搜狐娱乐:所以你就是很崇拜那些唱歌好听的人?
卢昱晓:人会崇拜一些自己没有的。
搜狐娱乐:单依纯也是吗?
卢昱晓:对,她的声音我觉得是最好听的,天然就是对唱歌好的,跳舞好的人,就会有一些仰慕之心。
搜狐娱乐:你一般在盛典后拍的那些照片,大家都觉得非常好看,一般跟他们合照的流程是怎么样?
卢昱晓:我可能直接就会去问能合照吗?
搜狐娱乐:汤唯老师。
卢昱晓:对。大家都很好。
搜狐娱乐:她甚至是搂着你拍的,贴着脸拍的。
卢昱晓:是,很幸福,幸福晕过去了。但是我的心态肯定是会有一些成长,从最开始的完全那种粉丝,就是可能见到的心态。到慢慢就觉得说能看到他们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激励。
搜狐娱乐:你还跟刘亦菲老师合影了,也非常好看。
卢昱晓:是。
搜狐娱乐:你的合照一般会自己偷偷欣赏一下再发出来给我们看吗?
卢昱晓:会,我先是先炫耀一圈,就是先跟好朋友炫耀一圈。
搜狐娱乐:说我今天跟刘亦菲合影了。
卢昱晓:对。
搜狐娱乐:大家都说你的手势舞就是每次发完之后,我就要N刷一下,你自己会N刷一下吗?
卢昱晓:手势舞其实我每次跳过很多遍,比如说可能跳过十次或者十几次,但是最后全部都会用得到前四五条,就是到后面可能有点偏离轨道了,有点不知道在跳什么。就是因为我不会跳舞,所以我跳的可能没有一些技术含量,所以我就跳着跳着可能就开始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到后面发现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所以我就最后还是用了前面至少两三条的样子。
搜狐娱乐:但是你每一条都很出圈。
卢昱晓:每次当减肥,就是每次跳舞其实就当一个减肥。
搜狐娱乐:这样的吗?大家都说看你的星奇摇非常有力度,完全不像没有学过跳舞的。
卢昱晓:这就是疯了,那天就是疯了,就拍得累了,回去之后睡不着就是发疯。
搜狐娱乐:很喜欢你那种风格,就是很松弛,大家都说。
卢昱晓:谢谢。
搜狐娱乐:你自己有觉得哪个跳得自己比较满意吗?
卢昱晓:我觉得像《柠檬叉》会进步一点,我之前可能没有尝试全身的这种东西,可能稍微会把镜头放远一点。如果找到老师再练练这些技术性的东西,可能我就会出去跳。之前没办法在外面跳舞或者唱歌,没有非常自信,但是现在越来越有自信之后就慢慢敢了。
搜狐娱乐:在剧组跳,在剧组休息的时候跳,拍戏的时候给我们跳,我们也爱看。
卢昱晓:那不行,拍戏是拍戏,下班了才是我自己。
搜狐娱乐:如果要跟侯明昊合作一个舞台的话,你会选什么类型呢?
卢昱晓:跳舞,唱歌我怕会影响到他,但是他不会被影响,他可以跟着你的调走的那种,非常专业。
搜狐娱乐:就是双人舞那种。
卢昱晓:对,我就是在站桩,我就做一点手势。我想不到什么了。
搜狐娱乐:这样的,我以为是trouble maker那种。
卢昱晓:如果以后还有机会。
搜狐娱乐:你觉得超强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和另外一种是过目不忘的天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卢昱晓:我觉得我的优势,或者我的天赋,作为演员就是感受能力,就是我会完全理解所有人的情感,其实我会代入到,比如说你给我讲一个故事,我就会开始脑补很多很多,如果我是你,我从小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就是我会可能别人说着说着,我就能代入进去。我的背词方式是图形记忆法,比如说我走过的路,这个路可能就算再相似或者很难,但是我只要走过我就能记住。所以我是图形记忆法很强的,我可把所有台词想象成一个画面,我会把它想成一个故事,然后我就可以顺着我脑子里的故事把它背下来。但是我记名字记得很差,所以我可能如果二选一的话我选过目不忘。我其实很难记一些,比如说你跟我你叫什么,我可能下次见你就叫不出来,这个时候我得拼命想。但是我见过你的脸之后,我就算大街上很远地看到我也能认出来。我觉得所有的学生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记忆的方法方式,包括自己喜欢什么,其实可能就是需要在,你可能小时候慢慢培养对自己的认知,就会捷径很多。
搜狐娱乐:是你上学的时候?
卢昱晓:对,上学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图形记忆法之后,就会改变一些学习方式。
搜狐娱乐:很多人都夸你在剧中,一到剧中,一到角色的状态就非常有魅力,一下子能get到你的美。你有看到过这种评论吗?
卢昱晓:有。希望我的生活中不要影响我的角色,其实我就是反应力慢,或者我思维比较跳脱,现在我就是答问题的模式,我现在开了。但是如果我在一个放空的模式,我可能跳到那儿了,经常会给别人一种,我就是一个比较?然后所以就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个觉得她的角色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像明意,她可能很聪明。我有见到过这种评论,觉得说她本人这样子的。就是会影响到角色,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就不影响。
搜狐娱乐:你演得很聪明。
卢昱晓:谢谢。
---
“爱女”已经成为最大的创作陷阱
转载来源:娱乐硬糖
“爱女”乏味,“虐女”挨骂,国剧创作正处在这样一个尴尬境地。其两头堵在于,务求“爱女”而舍弃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复杂性,没人看。猛料“虐女”又会导致铺天盖地的审判避雷,没人看。
从女商人到女将军,古偶“爱女”军团纷纷平淡收场。正当此时,一部不够进步的收视爆款出现了——在大女主经商已经无甚惊喜的2025下半年,阵容也并无爆点的《灼灼韶华》顶着诸多标准“虐女”桥段跑成了央八年冠。集均收视这一块甚至超越了杨幂主演、在平衡不同人群观感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的真大作《生万物》。
然而,《灼灼韶华》的台网表现之倒挂也是近年罕见,其网播数据、豆瓣评分与《生万物》就不可同日而语。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娘道》。与其说这是长剧短剧化的胜利,不如说是古早狗血味儿的回归,让电视遗民们重温了一下苦情剧、传奇剧的旧梦。
对于更广泛的国剧创作与消费者来说,《灼灼韶华》的“虐女”固然不值得学习,但它的火爆仍是一记有力的提醒。提醒我们国剧在努力回避“虐女”的过程中都失去了什么,现在这条“爱女”路又是多么假努力。
剧集“爱女”,兵分两路
“虐女”的反面是什么?女强?大女主?抑或是女性主义?感谢广大网友,如今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标准答案:“爱女”。相比偏学术的厌女和女性主义,“虐女”和“爱女”在平易好用、包容万物方面可谓旗鼓相当。
简单来说,厌女是对父权制下某种社会结构与文化氛围的概括。“虐女”则是厌女在叙事层面的具体体现,是对文艺创作中一些有毒桥段及呈现方式的形容。如霸总对女主虐身虐心,女主把全天下的惨事都遇上了,设置不必要的强暴戏码并将其拍得香艳猎奇等等。
同样的,女性主义是理论指引,而“爱女”是网文圈受其影响、在对厌女的反思中诞生的崭新评判标准与创作倾向。其核心就是反对厌女,但具体怎么算爱、要爱到哪种程度,并没有明确标准。
互联网为什么勤于造词?因为这种无标准的定义最好用,任何人都能作为审判武器,或是用以自我标榜。“爱女”“虐女”也是迅速时尚单品化,由网文圈蔓延到受众高度重合的内娱。只可惜,当剧集有意“爱女”,结果总是失望而归。
内娱之爱女,一类可称为进攻型“爱女”。即迎合互联网女性主义打造情节和金句,狠狠堆要素、猛猛上价值。但真能以充沛情感、细腻剧情搭载价值的是少数,灭人欲喊口号、把古偶搞得性缩力十足的居多。
而且“虐女”“爱女”什么的,网友也是人手一套解释权。每个人的接受程度、知识背景不同,对同一片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国色芳华》《掌心》《雁回时》……一方面“爱女”到令一部分人感觉激进,又被另一部分人指责有“虐女”成分,有时我也忍不住生出几秒同情。
决策端与创作端的迎合也未必是观众想要的“爱女”,更多是剧宣、粉圈在强蹭时髦词。尤其很多时候,大女主定律要凌驾于“爱女”之上,女配仍是为了烘托女主、成就女主而存在。摆在台面上的雌竞是少了,暗戳戳的拉踩可不少。
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类防守型“爱女”。即为了避免“虐女”争议,尽力绕开已知雷区,结果翻车翻在创作束手束脚、削弱矛盾冲突,导致剧情平淡假甜、戏剧性不足,或是改编强行轻松、摧毁IP基调。
《锦月如歌》的小说中,女主作为一个将军,功绩和身份被夺走,糊里糊涂嫁掉,最后在后宅被阴死,第一章就将读者的义愤拉满。剧版却弱化了前世遭遇,匆忙推进甜宠线,以至于泯然众古偶,成为千山茶客第一部哑火的改编。
为了不“虐女”,除了复仇类型惨遭阉割,“恨海情天”也备受荼毒。《折腰》已经算是品相成绩都令人惊喜了,但邓科招牌式的轻喜剧将剧版的画风推向了“娇妻训狗”,而非原本的女主如履薄冰、男主冷脸做恨,从小说影视化的角度仍存在遗憾。收视高开而未能暴走,恐怕也有几分体验不够深度的原因。
网文爱女,同“爱”不同命
影视圈的“爱女”左右掣肘,总感觉自从上上下下一心琢磨“爱女”之后,反而动作变形,还不如以前“正常”。那么,“爱女”是从网文圈兴起的,“爱女文学”是否已有值得借鉴的最新成果了呢?
目前公认的“爱女文学”两大名著均出自老牌网文平台:晋江的《女主对此感到厌烦》与起点女生网的《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前者讲述了女主穿越到一款女性向游戏中,不甘服从雌竞剧本,与其他觉醒的女性结成同盟,共同踏上革命之路,豆瓣评分9.0。后者是科幻题材,讲述了末世背景下女性成长抗争、相互扶持的故事,获得第36届银河奖最佳原创图书奖。
两部书皆为幻想题材,这一点并非偶然。“爱女”创作带有很强的表态意味,属于理念先行。两位作者都依据平台特色,用较长的篇幅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在其中探讨女性处境,进行思想实验。
相较长篇,短篇网文其实更适合进行“爱女”创作试验。因为很少有人追究其故事是否周详、情感是否自然,更重要的是情绪与立意是否具有冲击性。以知乎盐言、豆瓣阅读为代表的短篇平台,也确实把“爱女”理念表达得更加极致、议题融入更加直接。
知乎短篇诞生自问答形式,天然鼓励作者将思考融入创作、用故事表达态度,曾被北大学者邵燕君比作文学史上以回答社会困惑为核心的“问题小说”。在这里诞生了“爱女”名篇如穿越母女不搞宅斗搞革命的《点燃星火》,以及对抗男凝、金句频出的《穿成po文女主她妈》。
豆瓣阅读自我定位为“线上出版社”,与影视圈关联紧密,是少有的不按男女频划分的平台,且现实题材居多。因而,这里的“爱女”创作多是在现实背景下发起讨论。
一类是都市女性的婚恋家庭与职场感悟,衍生出了《小敏家》《装腔启示录》《好事成双》等热剧。另一类是女性悬疑,借犯罪揭露女性处境、刻画多面女性,影视化成果有《九义人》《目之所及》《命悬一生》《隐身的名字》等。
不难看出,与影视剧的“爱女”困境不同,网文圈确实有“爱女”红利存在,作品更容易获得网友口碑、学界关注、奖项青睐,以及影视圈的追捧。
但不可忽视的是,竞相“爱女”也造成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就是过度堆叠热点议题,作品“故事会”化。
知乎短篇依赖短视频碎片传播,容易卷向猎奇剧情与情绪宣泄。豆瓣阅读依靠影视化变现与出圈,职场家庭类还好说,女性悬疑很难做到举重若轻,常常是要素过多。以《目之所及》为例,一个短短的故事中被塞进了杀夫、出轨、校园霸凌、母女关系,甚至还有女警的职场处境等多个话题点,难免削弱现实感和对具体问题的穿透性。
另一个群众也开始反思的问题则是,“爱女”风气盛行不止让作者们自我审视、刻意加料,也导致一部分读者以此为名“出警”甚至发起网暴。影视是先拍先审后播,观众的审判未必能及时“上达天听”。连载网文则不然,读者避雷是真能影响到作者的收入、心态与接下来的创作。
网文是欲望写作,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都诞生于那个什么都敢写的年代,如“双洁”“虐女”之类条条框框显然会扼杀这种活力。如今网文已经几乎失去年轻人精神食粮的地位,却越来越成为影视圈的创意源泉。水不活,影响的范围更广。
科学“爱女”,早有典范
归根结底,观众看剧,图的还是一个精彩好看,而不是政治正确。那么,“爱女”与可看性有没有可能兼得呢?其实早有人做出典范。
在琼瑶离去之前,互联网上已经悄然兴起了琼瑶翻案潮。这位昔日“三观不正”的言情代表,在新的解读者口中又成为了“爱女”先锋。
琼瑶的“爱女”,显然不是大家香香软软抱成一团,不让女性吃一点儿苦,不许女性站在敌对境地。她的“爱女”科学经验,是把女性当做活生生的人来刻画;正视、尊重和展现女性身上的人性复杂;作为作者,不去规训笔下的角色。
琼瑶的女主通常在故事之中被解放于封建权威、世俗观念,故事之外也无需像今日的许多女主一样背负多重凝视——不能错、不能坏,阴暗面要被修正或者外包出去。
配角也不会被当做工具人、垫脚石、出气筒,一根筋地为主牺牲,或者推动完雌竞剧情后被羞辱虐杀。迷茫的丫鬟、被辜负的原配,哪怕雪姨这样的反派,都会被给予发声机会。
琼瑶剧没赶上“女性群像”、“女性互助”的时代,没刻意打过这样的牌,但是从主到配大多有血有肉。她们拥有并忠于自我,都在真诚地追寻、抗争、辩论、自省、犯错、回头,在真诚的互动中产生扎实可信的情谊或冲突,甚至是敌对境地下的共情与欣赏。
对于如今经常引起争议的“恋爱脑”、男主抢女主“高光”,琼瑶也有漂亮且合理的答案。琼瑶歌颂爱情,但并不美化和神化男性、让女主沦为“摄像头”。在琼瑶剧中,爱情与婚姻并非生活的解药,而更像是女性自我探索与成长的契机。
琼瑶男主很少被当作天降救星去刻画,就算救得了一时,也不代表他永远靠得住。正因如此,琼瑶剧从来都是女演员吃到红利更多,而男性角色的“渣”与讽刺意味越品越有。
观众的呼吁“爱女”,更广泛的诉求可能是希望作者和主创以尊重的前提去爱角色、爱观众。而作为受众,有批判意识固然是好,对“虐女”“爱女”的判定也不妨更加理性。一部作品是一个整体,作者对一个角色一件事的态度、一句话一个桥段的意图,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好解读。至于我们善意路人,已经学会了对“安利”抱谨慎态度,恐怕以后对“避雷”也要自己掂量。
2025年,距离琼瑶诞生已经过去八十多年,网文、自媒体的存在让任何女性都可以拿起手机电脑来创作,改变自身命运,用故事影响更多人。女性题材在文娱领域能够形成洪流,并不只是寥寥几部“神作”带动,不高明的作品也构成了探索的过程。多一点包容,少一些审判,也不失为一种“爱女”。
作者: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新闻资讯 News
- 考古 | 何超莲窦骁双双辟谣离婚!...10-25
- 邓莎老公路行黑历史曝光:曾行贿...10-25
- 何超莲台北现身:面对婚变传闻的...10-25
- 央视新剧翻车!依依向北风里的关...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