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线下网点退出数量创新高

日期:2025-07-10 23:18:15 / 人气:4


2025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线下网点的 “消失” 速度创下新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这半年间共有 2677 家商业银行线下网点获准退出,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去年同期的 1126 家,更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 2483 家。从北京西直门支行里依赖现金的老年人,到东莞经营 36 年的农商行分理处,一个个网点的关停,勾勒出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浪潮与行业转型中的艰难转身。
网点之退:从扩张到收缩的时代转折
银行网点的退出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回溯过往,银行网点曾是城市与乡镇的 “金融标配”,在人口增长与经济扩张期,新设网点是银行抢占市场的核心策略。但如今,人口增长见顶,实体经济转型,银行不再需要通过 “跑马圈地” 来维持增长,反而要面对 “客户减少、业务收缩” 的现实。
从具体案例来看,今年退出的网点中,既有成立仅数年的新兴支行,也有像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常平桥梓分理处这样的 “老字号”—— 这家 1989 年获批营业的网点,见证了东莞从制造业小城到经济强市的变迁,却在 2025 年 6 月画上句点。这种 “新老共退” 的现象,说明网点收缩不是短期调整,而是行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更值得注意的是,网点退出与 “供给侧改革” 深度绑定。近年来,大量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重复布局的网点首当其冲被撤销。例如,某省份在整合 5 家村镇银行时,直接关闭了 12 个相邻不足 3 公里的网点,通过 “一县一行” 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这种整合虽会导致短期网点数量下降,却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
背后推手:金融科技与成本压力的双重挤压
金融科技的 “降维打击”,是网点退出的核心动力。如今,申请贷款、转账汇款、理财购买等业务,90% 以上可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年轻人早已习惯 “指尖操作”,线下网点的功能逐渐被稀释。某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坦言:“过去客户排队半小时办的转账,现在 APP 上 3 秒搞定,网点的客流量自然上不去。”
成本压力则成了压垮网点的 “最后一根稻草”。一家线下网点的年运营成本包括租金、人力、设备维护等,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而随着业务线上化,很多网点的日均办理业务量不足 50 笔,单笔业务成本高达 20 元,远高于线上渠道的 0.5 元。在这种情况下,关闭低效网点成了银行 “降本增效” 的必选项 ——2024 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通过收缩网点,行业整体营业费用同比下降 4.2%,为净利润增长提供了空间。
但网点收缩也面临 “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老年群体对现金、存折的依赖仍强,北京西直门某网点人员提到:“每月发退休金的日子,网点会排起长队,这些客户是我们不能丢的。” 另一方面,农村与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本就薄弱,盲目撤点可能加剧 “金融排斥”。因此,银行在退网点的同时,也在偏远地区新设 “微型网点”,用智能柜员机 + 流动服务车的模式填补空白。
未来形态:从 “物理网点” 到 “生态触点”
网点的减少,不代表银行服务的消失,而是服务形态的重构。如今,银行正将线下网点从 “业务办理点” 转型为 “生态服务站”:在一线城市,部分网点引入咖啡区、共享办公空间,成为 “金融社交平台”;在县域地区,网点与供销社合作,提供 “存取款 + 农资购买” 的一站式服务;在社区里,小型网点聚焦 “老年客群”,配备专门人员指导使用智能设备。
这种转型的核心,是让网点 “回归服务本质”。某国有大行的 “银发网点” 就很有代表性:保留现金窗口,增设血压仪、放大镜,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缴水电费,甚至提供 “代订火车票” 的附加服务。数据显示,这类网点的老年客户留存率提升了 37%,证明线下网点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线上线下融合” 成了新趋势。银行通过 “预约办理” 功能,让客户在线上预约后,到网点享受 “零排队” 服务;智能柜员机无法处理的复杂业务,可实时连线远程柜员视频办理。这种 “线上引流、线下攻坚” 的模式,既降低了网点运营成本,又保障了服务的完整性。
网点之变:银行业的 “新陈代谢”
商业银行线下网点的退出,本质是行业的 “新陈代谢”。就像当年 ATM 机取代手工记账,如今手机银行正在重塑服务形态,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但网点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会以 “小而精”“专而优” 的形式存在 —— 对老年人来说,它是 “放心的现金管家”;对小微企业来说,它是 “面对面的融资顾问”;对社区居民来说,它是 “触手可及的金融朋友”。
未来,判断一家银行的竞争力,不再看网点数量多少,而看 “线上线下协同能力” 强弱。那些能在收缩网点的同时,守住服务底线、创新服务场景的银行,才能在变革中胜出。毕竟,银行业的核心是 “服务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能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的,才是最终的赢家。

作者: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