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个无聊到发疯的年代

日期:2025-09-24 14:03:00 / 人气:21


趁着工作的间隙,独自去寻找旧日的足迹。网约车定位是黄金大道,车子却在平桥停下——原来平桥一带早已封闭管理,成了旅游度假区。花溪河倒还是记忆里的模样,清澈见底,潺潺水流淌过百步梯,一如二十年前初见时的秀丽。那年我从闽西山区来贵州上学,同样被绿水青山孕育的灵魂,竟在这高原明珠般的景致里,悄悄卸下了思乡之苦。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懵懂无知,唯一的念头便是"走远一点",去看远方的少数民族风情。填报的全是民族院校,因贵州民族大学不招福建考生,才阴差阳错进了贵州大学。初到贵大时难免失望,别说少数民族风情,连隔壁民大也寻不见想象中的模样。后来倒也释然:若是当年民大招生,我便会错失与贵大的联结,错失花溪山水的滋养,想来也是种幸运。
平桥与花溪公园一带,曾是野泳爱好者的聚集地。记得大学有位老师爱冬泳,常来这水域。如今野泳虽已禁止,水面上却仍是游泳爱好者的身影,从平桥往上游望去,自由泳的姿态与流水相映成趣。岸边有位老人划着船打捞水草,长长的杆子探入水底,再将水草捞起堆在船上——他在劳作,却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此情此景,忽然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年初见花溪河的桥与水时,这句诗便曾叩过心弦,如今重逢,思绪又被轻轻勾起。
沿平桥往里走,很快到了心心念念的黄金大道。这条位于平桥上游、花溪水库下方的路,因两侧梧桐得名。虽不是深秋,九月中旬的梧桐叶已开始泛黄,与安静的河水接天连叶,自有一番清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初中时,同学间流行交换风景明信片,那些美得像假的画面曾让我着迷。直到2000年国庆,大学军训结束后和同学来黄金大道,一片金黄扑面而来如梦如幻,才惊觉大自然比艺术创作更具想象力。
黄金大道尽头便是花溪水库大坝,雄伟的工业建筑透着硬核之美。当年这里是烧烤胜地,记得有次组织几十个福建老乡来此,烟雾缭绕中香气逼人,饥肠辘辘的我们吃得酣畅淋漓。如今却寂静无人,杂草丛生,与大坝的硬朗形成奇妙对冲,反倒生出一种宁静之美。本想爬上大坝,却见两位老人坐在石头上窃窃私语,许是黄昏恋人,怕打扰便转身另寻他路。
出来后沿一条熟悉的破烂水泥路蜿蜒而上——这是通往水库上游的路。当年在黄金大道玩时,骑车、骑马都是沿着这条路往村寨去。走上大坝时看时间紧张,十一点还要去市区调研,试着打网约车,竟在这寂静处叫到了车。司机是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上车我便好奇:"这地方怎么会有网约车?"他笑说自己是马洞村人,当年在下面做烧烤、租马的都是他们村的。
本应掉头去市区,可重走旧路的念头按捺不住,便让师傅继续往水库上游走。沿路村寨格局未变,独特的石板房就地取材,倒也算弥补了当年没看到少数民族风情的遗憾。喀斯特地貌的植被与农作依旧,枯黄的包谷杆、袅袅炊烟里,老农在田埂清理杂草烧草木灰。师傅说,当地干旱田少土多,往年还种水稻,靠河滩抽水灌溉,如今供电补贴没了,抽水电费从十几块涨到三十多,便没人种水稻了,土地不是抛荒就是种包谷。
他忽然说:"我小时候放牛的山头是绝好的观景台,朋友在抖音发了视频后成了网红点,就是太危险,村委会得派人守着。"问我去不去,我毫不犹豫应下。爬了十几分钟山,路上见一间石板小屋,师傅说是村里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盖的,不知用途。到了山顶,眼前景象令人震撼——花溪河山水如画,堪比湖北清江画廊。师傅说朋友常带茶桌、咖啡来此,泡着茶看风景。我忽然想起抖音上关注的博主:河中央的船上摆着茶桌,钓鱼做火锅,那休闲做派与沾水做法,正是典型的贵州风格。
路过一户人家时,见七八位穿民族服饰的妇女聚在一起聊天,师傅说是歌舞队,要去办喜事的人家表演。我让师傅停车,走过去说想拍照,姐姐们热情极了,不问我是谁便摆好造型。拍完道谢时,她们又热情欢送。这般不加防备的信任与善良,让人心里暖融融的。路上与师傅无话不谈,他的热情与我的好奇碰撞出纯粹的交流,不用盘算动机,不用相互估值,像极了当年的简单。
这些年总感慨社会迭代中人与人关系的功利化,交往成了"客户转化"的盘算,而在这曾经的旧地,竟还能遭遇如此纯粹的善意,实在难得。继续往前走,到了大学时热闹的李村。当年这里有农家乐、观景平台,对面便是布依族石板房村寨镇山村,我们常在此划船玩乐。现在想来,大学时的快乐几乎都源自花溪的山山水水:约着女生宿舍逛花溪公园,在走廊暗灯下通宵打"双升";把校门口野猪林当牌场;无聊到爬遍学校对面的无名山头;钻进废弃的磊庄机场跑道沟里,露着头拍照;夏日坐在铁路桥边发呆,看火车轰鸣声由远及近又远去,仿佛把人带向远方再拉回。
学校附近的两家小书店也记得清楚:红烛书店老板一周只开几天门,我在那买过社会学著作;西西弗书店里翻社科书,高架上的福柯《性史》总不好意思拿。那些年网络小说兴起,我几乎看完了所有知名作品,尤其喜欢安妮宝贝,她阴郁又凄美的文字,曾陪伴过许多个安静的午后。
如今从平桥到黄金大道,多是游玩的大爷大妈;从马洞村到李村,路上竟不见一个年轻人。昨日和在贵大工作的师弟逛校园,设施一流,还有猴子、鸭子,保留的野生树林依旧荒凉。

作者: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优游国际全球注册站 版权所有